
射陽港區,貨輪的鳴笛聲作業轟鳴聲交織,有這樣一群人,在客戶需求與港口效率間架起“連心橋”,風電公司客戶經理項海樓,便是其中一員。扎根崗位4年,他始終將“客戶至上、通港暢運,經營為先、創效增收”的理念刻在行動里,在平凡的業務崗位上,書寫著屬于港口人的責任與擔當。
清晨的陽光剛灑向碼頭,項海樓的身影已出現在辦公室。逐一核對在港企業的貨物到港時間,實時追蹤船舶靠泊動態,精準對接裝卸作業窗口期,細致跟進上月費用結算進度。“客戶把貨物托付給我們,就是把沉甸甸的信任交給我們,哪怕一個時間節點的偏差,都可能打亂客戶的生產節奏、延誤交貨計劃。”這句話,他常掛在嘴邊,更落在每一個工作細節里。

近期,某外貿客戶的緊急原材料亟待從港口轉運至遠海施工現場,若無法在48小時內完成卸貨、轉運,客戶將面臨巨額訂單違約風險。接到求助電話的那一刻,項海樓第一時間協調碼頭作業班組開辟“綠色通道”優先卸貨,聯動合作物流公司反復測算路況、敲定最優運輸路線。24小時里,他守在作業現場全程盯控:單據審核逐頁核對,貨物裝卸逐個清點,車輛調度實時跟進,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精準無誤。當客戶帶著感激打來電話時,他只是笑著說:“這是我們該做的。保證貨物‘通港暢運’,本來就是業務人員的本分。”

在保障客戶體驗的同時,項海樓也始終把“經營為先、創效增收”的目標融入工作。面對港口業務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,他沒有坐等業務上門,而是主動上門走訪老客戶,細致梳理需求痛點。針對長期合作的大客戶,他量身定制“一企一策”服務方案,依據客戶貨物特性調整倉儲方式,結合運輸頻次優化作業流程,根據資金周轉需求靈活調整結算周期。這套“定制化方案”不僅幫客戶降低了物流成本,更讓港口鎖定了穩定業務量,實現了“客戶降本、港口增收”的雙贏。

港口工作見真章,這個“真章”不是喊出來的,是靠一次次解決客戶難題、一筆筆拓展業務積累出來的。在業務崗位上的4年來,項海樓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,以經營創效為落腳點,用實干贏得了客戶的認可,也為港口發展貢獻了個人力量。他身上這股“把小事做扎實”的勁兒,正是港口一線業務人員最真實的堅守。